上林儺戲是流傳于上林縣白圩鎮一帶的傳統戲劇,也叫白圩儺戲,它在明代時已有演出活動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它源自北方的古儺戲,由于歷史上大量的北人南下,一部分人定居上林,將儺戲帶到了上林白圩一帶,并與當地的一些宗教、祭祀等活動融合在一起,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上林儺戲。
上林儺戲表演要嚴格遵守一整套行規,每次表演要舉行祭儀,在表演時演員頭戴面具,背插靠旗,手執刀、槍等兵器,用鑼、鼓、鈸、二胡、笛子樂器伴奏,“縛欄為戲”,栽上幾根木樁子,系上繩子,三、四張竹墊圍三面,就可以演出,其演出節目內容以歷史故事、民間傳說為主。
上林儺戲具有獨特的形式與活動,有獨特的堂號、獨特的收徒制、獨特的紀律約制、獨特的師母(弟子母)制、獨特的表演面具、特殊的演出場地,演出節目,靈活多樣,生動活潑,貼近群眾,貼近生活。
上林儺戲是白圩及周邊一帶最重要的民俗活動,在每年廟會上,農村的“社壇”安龍、農民家喪事等都請儺戲堂去演戲,它是白圩及周邊一帶不可或缺的節慶活動。
上林儺戲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況,上林縣文體局和文化館已啟動對上林儺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程,并制定各種措施和計劃對其進行傳承和保護。
儺戲在萬壽節中表演
繁榮藝術團-達妹巧斗山熊婆